双碳背景下中蒙煤炭贸易的机遇和挑战

煤炭消费占比上升不是“开倒车”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22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4.1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煤炭消费量增长4.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这也是近十年来国内煤炭消费比重首次出现回升。

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一半以上,显示出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煤炭价格相对油气较为便宜,因此煤炭消费量增多。2022年由于俄乌冲突和此前美元放水,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受到冲击,价格一度涨幅巨大,煤炭需求上升是市场自然的选择。再者,我国煤炭储量丰富,适当保持一定的煤炭需求和供应,既能维护我国资源禀赋的财富价值,也能分散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需要。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出现回升,是意味着在“双碳”转型目标的道路上“开倒车”吗?其实,短期煤炭消费量提升并不一定意味着碳排放的增加,比如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升,煤炭利用效率提高,污染物和碳排放水平降低,也是在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清洁能源消费增速要高于煤炭,我国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在不断加强。



高需求之下国内煤矿数量减少 进口煤炭量创新高

近年来,部分产煤区地方政府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存在认识偏差,加之承受安全监管、生态环保等压力,不顾区域能源资源禀赋和客观条件,大力实施“去煤化”行动,“一刀切”式关闭煤矿,限制煤炭项目开发建设,给煤炭供应保障带来更大压力。在“双碳”目标下,各地区各部门对煤炭项目的节能审查、环评审批愈发严格,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流贷续贷、债券发行融资成本持续上升,煤炭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新煤矿项目建设滞缓。部分煤炭企业对接续煤矿建设、新矿区开发、煤炭转化项目发展预期产生疑惑,出现接续困难,面临减产、停产等问题。

截至2021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500处以内,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85%左右。受煤炭关停的影响,我国煤炭产业的自给自足率逐年下降,目前已经低于80%。2021年,全国能源净进口总量11.2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83.2%,年均增长7.0%。原煤净进口自2016年连续6年稳步上升,2021年净进口3.2亿吨,创近年来新高,比2012年增长14.9%,年均增长1.6%。



能源进口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阶段,国家倡导根据国内煤炭 供需形势适当增减煤炭进口量,发挥进口煤的市场补充调节作用,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继续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以支持国内煤炭安全稳定供应1. 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煤炭进口实施零关税.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降低用煤企业的进口成本,使用进口资源补充国内供应,扩大煤炭进口,促进煤炭的国际市场竞争,实现煤炭进口多元化.

2022年,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煤炭进口量为2.93亿吨。我国进口煤炭主要来自印尼、俄罗斯、蒙古国、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其中,印尼煤炭进口量为1.71亿吨,占比58.2%,同比下降12.8%;俄罗斯煤炭进口量为0.68亿吨,占比23.2%,同比增长19.4%;蒙古国煤炭进口量为0.31亿吨,占比10.6%,同比增长89.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蒙古国正在成为我国煤炭进口的一个重要来源。



中蒙煤炭贸易发展史

中国和蒙古煤炭进出口贸易始于2003年。从2003年起蒙古国开始向中国出口煤炭。2003年至今,蒙古国国内煤炭消费量相对稳定,产量远大于国内消费量。蒙古煤炭的消费以2003年为分界点,2003年前蒙古生产的煤炭主要靠国内消费。2003年后,蒙古煤炭产量大幅提升,但蒙古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且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导致蒙古国煤炭内需动力不足。2003-2022年,蒙古煤炭产量CAGR为10.44%,同期蒙古国内煤炭消费量CAGR只有3.74%,远低于煤炭产量增速。

得益于中国日益增加的煤炭需求,蒙古煤炭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蒙古国内煤炭需求相对稳定,生产的煤炭多用于出口,且出口量占产量比重呈增加之势。煤炭出口需求逐步成为影响蒙煤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2003年后蒙古煤炭产量变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2003-2011年:受益于中国煤炭需求增加,蒙古煤炭产量快速增长。至2011年,蒙古煤炭总产量为3203万吨,达到自2003年以来的峰值。

 2012-2015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及中国煤炭产能过剩影响,蒙古煤炭产量下行。至2015年,蒙古煤炭产量降至2421万吨。

 2016-2019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煤炭需求的增长,蒙古煤炭产量重启增长,于2019年达到5580万吨的新峰值,较2015年增长了1.3倍。 

2020年至今:蒙古煤炭产量先减后增。蒙煤产量在2021年降至3369万吨的低点。之后,伴随中国煤炭进口需求增长,以及口岸通关效率提升等因素,蒙煤产量随之恢复增长。2022年,蒙古生产煤炭3737万吨,同比增长10.9%。2023 年1-8月,蒙古生产煤炭4497万吨(同比+183.80%);出口煤炭4089万吨(同比+175.21%),出口蒙煤中99%出口至中国。假设按1-8月的产量水平线性外推,2023年全年蒙古国煤炭产量有望突破2019年的峰值水平。

中国从蒙古进口的煤炭数量
年份进口量(万吨)
2018

3246.5

2019

3583.4

2020

2216.9

2021

1505.5

2022

3181.4

2023(1-11月)5969.11

(中国从蒙古国进口的煤炭数量)



中蒙煤炭贸易现状和展望

中蒙煤炭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蒙煤炭贸易规模已经超过了中澳煤炭贸易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国。

中蒙煤炭贸易也受益于两国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化。2021年11月,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会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新时代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一致同意携手推进现代化建设,朝着共建和平共处、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的两国命运共同体方向作出努力。《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双方将扩大贸易、投资、金融、矿产能源、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支持两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则扩大煤炭、铁矿石、农产品贸易,支持两国企业签订煤炭中长期贸易协议,推进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建设。

中蒙煤炭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国际煤炭市场的波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蒙古国内煤炭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中蒙口岸和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等。但也存在许多机遇:

第一,中蒙两国在地理上相邻,煤炭运输成本低,市场互补性强。蒙古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出口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也是蒙古国煤炭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两国在煤炭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第二,中蒙两国在煤炭贸易上有着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够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中国根据国内煤炭供需形势适当增减煤炭进口量,发挥进口煤的市场补充调节作用,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中国还对煤炭实施零关税,降低进口成本,扩大进口规模。蒙古国则根据中国的需求调整煤炭产量和出口量,保持煤炭质量和稳定性。

第三,中蒙两国可以加强煤炭产业的互联互通,提高煤炭贸易的效率和质量。两国可以加快口岸建设和扩能,优化通关流程,提升运输能力。两国还可以推进铁路对接,建立快速便捷的煤炭运输通道。两国还可以加强煤炭质量检测和标准化,提高煤炭贸易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第四,中蒙两国可以拓展煤炭产业的合作领域,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两国可以加强煤炭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煤炭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煤炭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两国还可以探索煤炭转化项目的合作,利用煤炭开发化工、电力、建材等产业,增加煤炭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第五,中蒙两国可以深化煤炭产业的战略对接,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两国可以将煤炭贸易纳入两国的发展战略,如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蒙古的“草原之路”发展战略、蒙古的“新复兴政策”等,实现煤炭贸易的战略对接。两国还可以通过煤炭贸易促进两国的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信任。

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中蒙两国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优化煤炭贸易结构和模式,提高煤炭贸易效率和质量,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