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 | 美国大选结果对大宗金属市场的影响及对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品市场的影响

      近日,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时隔四年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同时,共和党控制了参众两院。新当选的特朗普政府的施政纲领将对美国本土经济、全球发展格局和中国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继而严重影响全球能源、大宗商品、金属矿产品乃至“三稀”金属的整体供需格局。

新任特朗普政府对全球经济环境及中美主要经济体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面临重塑
就全球发展格局而言,特朗普政府更偏爱做好本土的“防御”。在其上一任期内,就曾大规模将海外驻军收回美国。这或大概率改变俄乌冲突、巴以问题的发展走势。美国对乌克兰和以色列的支持或由明转暗。尤其在乌克兰问题上,除美国外的北约国家将成为与俄罗斯正面硬刚的主力,从而达到进一步削弱欧盟经济势力的目的。而对中东问题,特朗普政府乐得看到产油国的混乱从而大力提升美国本土能源出口,提升其传统制造行业全球竞争优势,同时,暗中支持以色列在中东的势力,打乱中国的能源供给,袭扰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安全。
(二)美国短期内仍将保持强劲
对于美国经济而言,制造业回归美国在其上一任期中就被重点提及并支持。本届特朗普政府或将下调企业所得税率以刺激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内在细胞的发展,从而带动美国经济增长。同时,特朗普或下令对全球商品加征关税,尤其是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其关税会更高,并同时将限制中国通过第三国对美国的间接出口,中美贸易战或将长时间持续。还有就是提振传统行业景气度,支持传统能源生产与开发,削减绿色补贴。另外,特朗普或将减少对人工智能的限制和严格限制非法移民,从而推高美国中低端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成本。总体而言,在其政策下,美国经济短期内仍将持续相对强势势头。
(三)中国经济后续面临挑战重重
对我国经济而言,中美贸易战或将在中长期持续,且有可能向其他领域扩展,如:美国政府极可能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限制中国投资者购买部分美国资产。超额关税的加征将使我国对美直接或间接出口受阻。所幸是近年来我国对美直接出口份额不大,但如果计算间接出口,则所设计的金额绝对不小。在这一情景下,中国政府或将会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扩张力度予以应对。2024年11月,我国宣布将有序向市场注入6万亿资金,并在今后几年陆续完成总投资12万亿规模资金注入的重要举措,用于加大地方政府化债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整体经济企稳。总体看,中国经济后续面临巨大挑战。面对美国政府可能的“咄咄逼人”,必须以我为主,稳经济、稳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我国而言,美国早已将我们作为最主要的假象之敌多年,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无论是奥巴马、拜登、哈里斯还是特朗普,中国都已被其视为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我们必须做到以我为主,坚定不移执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共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通过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增长,稳增长,化解风险。
此特朗普非彼特朗普。特朗普在经历了一次大选失败后,一定会对之前任期的施政策略进行调整,不能完全根据其上一任期的做法做出判断。但是,聚焦中国,将中国是为最主要竞争对手和假想之敌的判断已经根深蒂固。在竞选中,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表态中,他就认为俄罗斯不是美国主要的对手。而同时竞选中发表针对中国加征60%-100%的高额关税的言论,更是一定程度上正是将中国视为“首要之敌”的投射。特朗普获胜后的第一时间,美元爆涨,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未来,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美元在避险情绪推动下可能会阶段性持续走强,人民币汇率带来持续压力,并有可能带来金融外汇市场一定程度投机炒作的产生和扰动。针对这一判断,更是要坚持以我为主,守好基本盘的方针不动摇。只要我国经济平稳向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韧性就会发力,吸引资金回流国内市场。必须坚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结算,化解汇率风险,稳经济稳金融稳市场。
面对特朗普政府大概率推出的孤立主义对外政策,未来美国以及盟友对中国的全面封锁可能加剧,尤其是在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封锁。我国高科技相关产业发展或将在特朗普新任期中被“脱钩断链”。预计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半导体、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封锁,或将制裁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先进制造业、生物医疗技术等领域。上一任的特朗普政府就曾通过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投资限制等方式,实行对华科技领域的封锁和打压。截至2020年,美国出台的针对中国的《商业管制清单》(CCL)全部条款为4510条,其中涉及科学仪器管制的近2000条,占比超过42%。根据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统计,2018-20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从1735.6亿美元降至1366.7亿美元,降幅达21.3%。2019年,特朗普签署《确保信息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安全》行政令,限制美国采购中国的关键通信类产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5-2022年年间,我国精密仪器设备累计出口金额下降比例拖累中国出口总额回落0.17个百分点。面对大概率来临的威胁,我国必须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能力,坚持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判断,在国有基础行业、国内外大型能源、资源基地,完成国产替代,加强生产与科研的一线结合,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聚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打破技术垄断与技术壁垒。

特朗普政府宣布任职后对能源及大宗金属商品的影响

大选结果当天,美元上行,黄金暴跌,大宗商品震荡起伏。目前分析,美国政府完全被共和党控制,特朗普更能肆意执行其施政纲领,大概率将降低在欧洲与中东的政治及军事介入,执行“美国是美国人的美国”,更加聚焦中国对抗政策,全球“割裂化”进程更加明显。欧洲与俄罗斯,以色列与伊斯兰国家这些地方的冲突可能变相加剧。制造业回国带来的资源需求以及全球资源国的“站队”将导致能源及大宗金属商品全球格局发生深远变化。

(一)美国传统能源行业受益,中国或陷“两难”境地

特朗普政府提出提振传统行业景气度,支持传统能源生产与开发,削减绿色补贴的目标,根本目的就是鼓励产业链缺失的制造业“回国”,补齐美国工业制造产业链条缺失的短板,以便在与中国实施全前面、充分的竞争。期间,美国的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行业或成为最大受益者,而刚刚其国内刚刚兴起的绿色能源行业则将承受巨大打击。而美国本身又已经推出了“巴黎协定”,也就是说,美国不受联合国碳排的制约,其实际目的是使得中国“腹背受敌”、“左右为难”。一边是欧盟大力推行且几近全面实施的碳关税,一边是美国对传统能源的“鼎立支持”。毕竟中国的能源结构未来仍将以化石能源作为主要结构,如何在离不开传统能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如果处理不当,中国能源行业将面临被遏制乃至重新洗牌布局,后果不堪设想。

(二)美国“制造回国”策略或致全球大宗金属商品格局巨变

特朗普在上一任期中就主要强调了“制造业回归”的策略。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业已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制造业回归”对于如有色基本金属和钢铁行业而言,就行业本身恐影响不大,但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强势美元将致以人民币购买力下降,我国企业进口商品的成本太高,继而进一步打压我国金属冶炼及加工延展业的行业利润,造成部分企业减产停产。例如: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281.6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延展业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利润为-341亿元,同比下降256%。如果铁矿石进口成本持续偏高,必将对我国钢铁工业造成沉重打击,影响中国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而对于其他小金属商品行业,“制造回国”意味着美国准备着力打造其他小金属,特别是被其国家列入关键性矿产资源名录的金属商品的产业链布局,其着重强调的“回国”成为美国在其国内实施“补链”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就是在于减少其相关金属行业对中国相关金属产品进口的依赖。美国此举势必将导致其利益相关方或联盟成员的导向或转向,对中国相关行业原料供应实施打压或短供断供,其中,尤以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亚洲部分亲美国家为重点,从而导致多年来中国需求支持下的全球大宗金属商品供需格局产生巨大变化。

(三)“三稀”金属行业发展更加“割裂化”

自然禀赋的原因使得“三稀”金属矿产资源全球分布极不平衡。例如:全球70%以上的钴只存在于非洲的刚果(金)、全球90%的铌只存在于巴西一国、近六成的铬存在于南非和哈萨克斯坦,近四分之三的锰(潜在资源量)只富集于南非等。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在制造回国和减少对人工智能(AI)限制等政策的“号召”下,精密制造、高端制造和高科技行业势必将受刺激“三稀”金属商品市场资源竞争加剧。我国原有的资源保障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例如:我国优势金属的钨、稀土等产业,将面临被美国完善产业链后的整体竞争,原有的产业链金属分离和加工优势将在数年后被弥补。因此,在美国制造回国和减少人工智能限制后的对相关资源的竞争加剧的最终后果将是以“三稀”为代表的金属矿业品种未来发展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被打破,产业发展割裂态势明显。

作者:左更中国五矿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