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加速煤炭出口,目标对华突破1亿吨
时间:2025-02-21
来源:亚经协矿委会
作者:亚经协矿委会
蒙古正加快能源出口步伐,计划2025年将对中国的煤炭出口量提高近五分之一,达到1亿吨,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运能。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蒙古巩固全球煤炭市场地位,也凸显了其在能源合作上的战略调整。本文是中亚产业研究“蒙古生意经”系列第10篇,深度介绍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及周边国家(阿富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蒙古)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蒙古总理奥云·额尔德纳·鲁布桑南斯拉伊(Oyun-Erdene Luvsannamsra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蒙古正加速推进煤炭出口能力建设,并已2025年2月14与中国达成协议,新建嘎顺苏海图—甘其毛都跨境跨境铁路,预计每年可额外运输3000万吨煤炭。这是奥云-额尔德尼希望建立的几条铁路连接之一,此举最终将使蒙古的煤炭出口能力从2024年的8400万吨提升至1.65亿吨,接近翻倍。近年来,蒙古已陆续建设多条通往中国的煤炭运输铁路,例如2022年开通的塔温陶勒盖—嘎舒苏海图铁路极大提升了运输效率,减少了对传统公路运输的依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进的同时,仍然依赖煤炭保障能源安全。蒙古凭借丰富的煤炭储量和地理优势,成为中国煤炭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之一。目前,中国煤炭进口主要来自印尼、澳大利亚和蒙古,而蒙古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运输成本较低,竞争力较强。蒙古政府不仅希望扩大煤炭出口,还希望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在绿色能源、氢能生产和天然气供应等领域展开合作。奥云·额尔德尼提到,蒙古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适合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并计划利用煤炭资源制氢,出口至中东等地区。在煤炭贸易之外,蒙古还寻求在天然气合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总理奥云·额尔德尼近期向中国总理李强提议,在乌兰巴托举行中蒙俄三方会议,以推动“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该项目原计划向中国输送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因价格谈判问题进展缓慢。蒙古希望通过协调,推动项目落地。作为中俄之间的重要通道,蒙古的能源合作不仅受经济因素影响,还涉及地缘政治平衡。未来,蒙古如何在全球能源格局变化中保持增长,将取决于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速度、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能力,以及全球能源市场的需求变化。
顶一下[0]